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应对高温的世博答案
时间:2010-07-09 10:17:50  来源:人民网  作者:罗 俊 
建筑绿墙
建筑绿墙
最近几天中国南北部分城市接连拉响高温警报,38℃—40℃的酷热天气随处可见,前几年被人们戏称为“桑拿天”的气候如今已经升级为“烤箱天”。其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汽车“河流”和水泥“森林”日渐密集,人们已经越来越觉得大家所生存的这个城市一天比一天燥热不安,怎样应对这种城市“热岛现象”?上海世博园里也许正展示着未来城市应对高温的妙招。    

建筑披绿墙

中国科学院院士费扬曾经指出,现代城市“热岛效应”的罪魁祸首就是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这种用玻璃做的建材虽然占地空间小,但耗能大。白天会向空气中反射大量的热能,室内也不得不加大空调功率来调节室温。很多人开始怀念以前披满绿色植物的古老建筑,不仅可以有郊降低楼层温度,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世博园里很多建筑就在外墙上披满了各种绿色植物,其中最为壮观的当属主题馆的东西立面上,由红叶石楠、常绿六道木、亮绿忍冬等绿色植物构成的全世界最大绿墙,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设计者介绍,这种绿墙在夏季,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使主题馆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而在冬季,它可以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空调不用电

空调也是导致城市变“热岛”的一大“凶手”,天气越热,使用空调越多,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向空气中排放的热能就越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世博园建筑如此密集,如果全部采用传统空调来对抗高温的话,只会让园内室外温度更高。由远大提供的非电空调主机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种非电技术直接由热能来制冷,不仅节约了一次能源,还将有效地减少空调制冷过程中的碳排放。世博园250个场馆都用上非电空调后,可以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相当于400万棵树半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这种非电空调技术也许是今后解决空调排放问题的一个方向。

另外,世博轴所采用的借黄浦江水作为空调能源的办法也让人叫绝,通过一个安装在江边的江水源热泵系统,每小时将1200吨黄浦江水通过热泵成为空调冷却水,处理后再排回江中。这种方法不仅比传统空调节省了两成的费用,在环保低碳方面的贡献更是立竿见影。

房子零排放

其实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低碳,减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之所以是减少,而不是杜绝,是因为现代生活中人们对电器的依赖越来越大,要想做到日常生活“零排放”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来自伦敦街区的“零排放”房屋就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假设这种已经在伦敦社区积极推广的零排放房屋能够在全世界的城市都普及,那么酷热天气出现的机会就要小得多。

伦敦“零碳屋”的原理其实并没有多复杂,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热力电力转化器收集足够的电能供给建筑的日常使用,收集的热能将转化为建筑制冷的动力;雨水收集系统供应馆内非饮用水;太阳能热水板用于家庭用热水收集;食物和有机肥料发酵产生沼气能源;风帽提供被动式风助力通风和热回收;屋顶的绿化又通过光合作用将通过风帽散发的室内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出门不开车

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又燥热又污染,自然也是城市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面对7000万游客蜂拥而至,上海并没有通过相关政策限制机动车出行,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和实例来鼓励人们出门不开车。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和经过改良的公共交通工具,正在教会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上海世博园区内共有4条公交车线路,几乎每隔一分钟就发一辆车,总共400多辆公交车在园区内日夜穿梭。如果是传统高排放的公交车,这张公交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不过,世博园区内的公交系统打出的是“零排放”的旗号,纯电动车、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观光车等新能源车很好地保证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另外,在园内区如果你去丹麦馆、荷兰馆等欧洲馆,多半会忍不住骑上两圈东道主准备的自行车。作为一个传统的自行车大国,中国日常骑自行车出行的人日渐减少,也许世博园内的自行车能唤醒人们对骑自行车出行的美好回忆,重新选择这一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