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关于制定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日前向社会公布。该《建议》在“十二五”发展目标中提出,新区将在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功能实现显著提升。
核心区定位商务文化中心
根据该《建议》,“十二五”期间,新区将完成核心区、东疆保税港区、北塘经济区、西部区域、中心渔港五大区域主要建设任务。滨海新区核心区建成商务、文化中心,建设海河两岸景观带,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金融保险、商务商业、文化旅游、信息中介等服务功能,打造具有改革开放前沿特点的现代化新城区,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未来五年,新区还将完成南港区域、临港经济区、中心商务区、滨海旅游区、中新生态城五大区域主要开发建设任务。
打造城市天际线
未来五年,新区将完善提升重点区域规划,以宜居生态为主题,突出河海交汇特色,通过提升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水平,形成新区特有的城市形象特色、城市标志区域、开发空间体系和景观生态体系,形成新区各具魅力的标志区和示范区,打造响螺湾、于家堡等重点区域的城市天际线。
整体推进农村城市化
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未来五年,新区将依托核心城区,科学规划建设卫星城区,率先推进城乡统筹,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快杨家泊、大田镇、中塘镇等一批示范小城镇建设,探索西部新城、南部新城农村城市化新路,整体推进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统筹规划,加强城乡交通、通讯、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市交通公交优先
根据“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原则,“十二五”期间,新区将加快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整合交通资源,加快建立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模式和港城分离的集疏运模式,调整运输结构,提升海空港服务功能,构建直达周边的铁路客运、货运通道,建设客货分流、区间层级分明的“一环十一射、五横五纵”骨架路网,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能力,逐步形成以“双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三快”(快速轨道、快速路、快速公交)为骨架,辐射区域、支撑新区、多种方式转换便捷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综合交通运输效益、效率最大化。
公用设施低碳高效
《建议》提出,未来五年,新区将加快能源、水源、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能源资源保障体系。改造和提升电网、变电站等电力设施,提高燃气和风力发电能力,逐步调整和规范高压走廊。加快输气管道建设,完善燃气管网布局,建成覆盖全区、环状供气、统一调度的燃气输配系统。加快水库、水厂建设,完善输配水管网布局,建设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等设施,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加强热力管网建设,加快城区旧管网改造,保障供热安全。
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
围绕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新区将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骨干光纤、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立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完善口岸电子平台,促进新区各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建设生态城智能电网,逐步向新区全域扩展。建设智能交通,合理配置各种交通资源。
加大旧城区整修改造
“十二五”期间,新区将建立科学化、长效化、精细化的管理体制。持续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旧城区整修和改造力度,完善环卫设施布局,规范街景立面、广告、灯光等设施,整修城市建筑、道路,统一区域建筑风格,提升铁路、公路沿线绿化,加强园林绿化和垂直绿化,实现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全面覆盖和整体提升,形成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城市风貌。(来源 渤海早报)